试管婴儿技术(IVF-ET)涉及多个精密环节,以下是临床标准流程的核心步骤及技术细节:
一、前期准备与评估
-
生育力检查
- 女性检查:包括卵巢储备功能(AMH、性激素六项)、子宫形态(三维超声)、输卵管通畅性检测;
- 男性检查:精液常规分析(活力、浓度、形态学)、精子DNA碎片率检测。
- 遗传病筛查:地中海贫血、染色体核型分析等,必要时启动PGT-M(单基因病筛查)流程。
-
建档与方案制定
- 提交身份证、结婚证等合法资质文件;
- 生殖医生根据年龄、卵巢反应(AFC)、BMI等数据制定个性化促排方案(长方案/拮抗剂方案/微刺激方案)。
二、核心操作流程
-
促排卵与卵泡监测
- 药物选择:FSH(卵泡刺激素)+LH(黄体生成素)联合注射,剂量根据体重及AMH调整(如AMH<1.1ng/ml需减少剂量);
- 监测节点:
- D3:基线卵泡数量检测(AFC≥5为理想);
- D8-D12:动态监测E2(雌二醇)、P(孕酮)水平及卵泡直径(目标18-22mm)。
- 触发时机:当主导卵泡≥18mm且E2≥200pg/ml/成熟卵泡时,注射hCG(人绒毛促性腺激素)。
-
取卵与精子处理
- 取卵手术:
- 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(16G双腔针),平均耗时15-20分钟;
- 获卵数目标:35岁以下≥8枚,AMH<1.1时接受3-5枚。
- 精子优化:
- 梯度离心法筛选活力精子(前向运动精子≥5×10^6/ml);
- 严重少弱精症需ICSI(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)。
- 取卵手术:
-
受精与胚胎培养
- 受精方式:
- 常规IVF(自然受精):精子密度≥1×10^6/ml时适用;
- ICSI(显微受精):精子浓度<5×10^6/ml或形态正常率<4%时强制使用。
- 胚胎分级标准:
胚胎类型 发育天数 评估标准 卵裂胚 Day3 细胞数≥6、碎片率<20% 囊胚 Day5-6 内细胞团+滋养层评级(如4AA)
- 受精方式:
-
胚胎移植策略
- 移植窗口期:根据子宫内膜厚度(≥8mm)及血流信号(PI<3)确定;
- 胚胎筛选:
- 优先移植囊胚(着床率50%-65%)>优质卵裂胚(35%-40%);
- 反复种植失败者建议ERA(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)调整移植时间。
- 移植数量:
- 35岁以下首次移植单胚胎(多胎率<5%);
- 高龄或低质量胚胎可移植双胚胎(临床妊娠率提升至55%)。
-
黄体支持与验孕
- 药物方案:阴道用黄体酮凝胶(90mg/天)+口服地屈孕酮(20mg/天),持续至孕12周;
- 验孕时间:移植后第14天检测血清β-hCG(>50mIU/ml为阳性),第28天超声确认胎心。
三、特殊技术延伸
- 胚胎冷冻:玻璃化冷冻技术使复苏存活率达95%以上,适用于卵巢过度刺激风险患者;
- PGT-A(非整倍体筛查):
- 适用人群:≥38岁女性、反复流产史;
- 通过NGS技术将40岁以上女性活产率从12%提升至35%